失去王冠之后,大眾在華尋找發展新路徑_裁心鏤舌網
“中國市場在大眾全球版圖中的失去地位,無可撼動,王冠也不可替代。后找發展新”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左茂軒?北京報道
作為過去40年在中國市場最暢銷的大眾汽車品牌,大眾汽車在中國市場的華尋霸主地位,正遭遇著前所未有的失去挑戰。
自上世紀80年代合資合作模式推動中國汽車市場化普及以來,王冠中國汽車市場見證了諸多合資品牌和自主品牌的后找發展新沉浮,不變的大眾是,大眾汽車一直是華尋銷量冠軍。
這種情況,失去在2023年出現了變化。王冠
今年前7月,后找發展新大眾汽車品牌共計在華交付新車約126萬輛。大眾而根據此前比亞迪披露的華尋產銷數據,前7月比亞迪乘用車的銷量為150.9萬輛(含6.8萬輛騰勢品牌汽車)。
重壓之下,面對巨變中的中國汽車市場,大眾正在尋找新的生存方式。
繼今年上海車展后,8月24日,大眾汽車乘用車品牌CEO施文韜(Thomas Sch?fer)再次來到中國,與大眾汽車乘用車品牌中國CEO孟俠(Stefan Mecha)一道,在大眾汽車品牌2023年中媒體溝通會上接受了包括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內的媒體采訪。

“對于大眾汽車品牌來說,中國是我們全球最大單一市場,在我們的全球版圖當中的地位無可撼動,也不可替代?!痹诮邮苡浾卟稍L時,施文韜如此強調大眾品牌對中國的重視。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通過間隔約4個月的前后兩次采訪,可以明顯感知到,大眾高層對于中國市場的重視。做為電動化轉型決心最為強烈的車企,大眾也愿意在中國作出更多大膽的嘗試,找到新的成功路徑。
“大眾汽車品牌深深地植根于中國,并不斷加強自身能力以積極應對中國市場形勢的變化?!泵蟼b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在中國,為中國”的戰略,在新汽車時代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當中國從汽車產業的跟隨者追趕者變成引領智能電動汽車潮流的發展前沿,大眾在中國的業務發展邏輯必須改變。
在中國電動轉型的過程中,從牽手第三個合資伙伴江淮,到入股電池企業國軒高科,再到近兩年先后牽手中科創達、地平線,以及近期與小鵬的合作,大眾在中國的“朋友圈”不斷擴大。
大眾不僅在中國尋找最優秀的合作伙伴,打造全新的產品開發生態,甚至不惜重金買下造車新勢力的平臺架構開發自己的產品。
“在中國市場40年的經歷告訴我們,要有更好的前進動力、更好的合作伙伴,要在市場當中找到推進點,才能實現更好的發展?!笔┪捻w表示。
已為今后3-4年轉型做好準備
今年的中國車市,在電動化持續向前和席卷行業的價格戰中裹挾前行,這考驗著每一個市場參與者。
毋庸置疑,大眾汽車品牌在燃油車市場,擁有著難以撼動的市場地位。
這讓大眾在中國市場全面向新能源轉型的過程中,有著更大的市場基盤,但燃油車市場的加速收縮,也讓大眾汽車在推動新能源轉型的節奏上不得不繼續提速。
孟俠坦言,中國燃油車銷量在漸漸地減少,年均減幅約為9%,這促使大眾要為未來做好準備。
目前來看,大眾汽車對于今年的中國車市很有信心。
孟俠預計,全年車市規模預計會達到2200萬輛左右,其中大約有1400萬輛是燃油車。

“這對于大眾汽車而言非常重要,燃油車仍是我們業務的重要一環,并且我們在燃油車市場中交出了有力的成績?!泵蟼b強調,在中國,大眾汽車有著堅實的市場基礎,同時也為今后3至4年的轉型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在他看來,燃油車在中國車市接下來的十年中仍有空間和需求。不過,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預計將超過燃油車,一半以上將是新能源車型,而且整個市場體量將略微上升。
在電動化領域,盡管大眾是在中國布局最早也最積極的外資品牌,但大眾ID.家族的銷量難言樂觀。
今年前7月,大眾品牌共交付了6.1萬輛純電動汽車。
相比大眾在燃油車市場的份額,大眾在純電動領域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孟俠坦言,中國電動車市場的競爭非常激烈,很多新勢力品牌推出了諸多新品,廣大用戶擁有極其豐富的選擇。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在電動車行業的價格戰之中,大眾ID.也不得不入局,經過價格調整后的大眾ID.3受到市場追捧,也從側面說明當下價格對于市場的影響是簡單而直接的。
據介紹,純電轎車ID.7 VIZZON,將是大眾接下來在電動出行領域的重點。2024年,來自上汽大眾的另一款純電ID.車型亦將亮相。大眾汽車的純電轎車會配備新的功能,支持OTA在線升級。
事實上,這兩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另一大特點是,技術多元化發展趨勢,特別是在今年,可以明顯的看到,相比純電動市場的增長速度,插電式混合動力的增速更為強勁。
此前將主要精力放在純電動的大眾汽車,也將加大在插電式混動車型上的投入。
據孟俠介紹,具體而言,大眾發力插電混動主要分為兩步。
第一步,大眾汽車已經在市場上投放了多款插電式混動車型,這些車型強調高性能,例如采用TSI發動機,純電續航里程較短。如今的中國市場需求發生了變化,大眾汽車將對前期投放的插電式混動車型優化,在中國研發動力和傳動系統。
第二步,大眾品牌將推出與現款車型不同、具有中國特色的插電式混動車型。
“關于HEV和PHEV,很多企業可能都走了一些彎路。在過去幾年中,市場態勢發生了變化。針對多變的市場情況,包括大眾汽車在內的所有主機廠必須思考決策是否正確,需要做出更多符合時代趨勢的決策。目前,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各有約2000名工程技術研發人員,我們與其緊密合作,共同研發未來車型?!泵蟼b說。
就當下而言,價格是整個中國市場競爭的關鍵詞之一,但從長遠發展角度來看,價格戰并不能支撐一家車企在市場的長期競爭力。
“價格戰是短期的競爭方式,我們應該讓產品陣容更加豐富,為用戶帶來更加豐富的體驗。因此,大眾汽車通過和中科創達、地平線的合作,以及CARIAD中國,致力于讓中國用戶享受到更多。面對競爭激烈的市場,這才是長效的競爭之道?!笔┪捻w表示。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深耕中國市場40年,大眾汽車是最了解中國汽車市場及其變化的外國品牌之一。
“在過去兩三年中,中國市場發展速度非???,大眾汽車必須適應這樣的變化速度?!笔┪捻w表示,“大眾汽車不僅要趕上中國速度,還要超過這個速度,跑得比別人更快?!?/p>
他強調,大眾汽車有必要進一步、更好地深耕中國市場,通過合作伙伴來實現大眾汽車的長期目標。在中國市場40年的經歷告訴大眾,要有更好的前進動力、更好的合作伙伴,要在市場當中找到推進點,才能實現更好的發展。
據孟俠介紹,為了加快大眾汽車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大眾汽車董事會成員更頻繁地來訪中國,參加試駕,更加深層次沉浸到中國市場的發展節奏和脈搏當中。這不僅將有助于推動大眾汽車未來在中國和全球的發展,也對汽車行業良性發展至關重要。
由此可見,大眾汽車深知加強在中國市場持續強化本土化發展的重要性。
只有加快在華的戰略決策和轉型速度,才能夠幫助大眾汽車追趕上中國市場發展的步伐。
事實上,大眾ID.系列在中國的銷量未及預期,與中國市場本土企業拼命地“卷”智能化科技有關。
大眾需要追趕本土車企的速度,通過在中國本土的合作,減少開發的周期,在現在看來是不錯的解決路線。
“我們和地平線圍繞自動駕駛技術的合作也非常順利,我們此前宣布了和小鵬汽車的合作,希望更好地響應中國市場的快速發展,并且進一步加速大眾汽車的電動出行轉型。大眾汽車始終秉持開放的合作態度?!泵蟼b表示,事實證明大眾善于合作。中國合作伙伴在戰略以及技術優勢上與大眾完美契合。
7月26日晚,德國大眾汽車集團突然宣布,大眾品牌將與中國車企小鵬汽車合作研發純電動車型,面向中國中型車市場,兩款專屬于中國市場的新車將補充基于MEB平臺的產品組合,并計劃于2026年走向市場。
此外,大眾汽車集團將向小鵬汽車增資約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0億元),以每ADS(美國存托股票,每股ADS代表兩股A類普通股) 15美元的價格收購小鵬汽車約4.99%的股權。交易完成后,大眾將獲得一個小鵬汽車董事會觀察員席位。
在施文韜看來,與小鵬的合作將會帶來許多益處,不僅能夠進一步拓展產品線,還能更好地推動實現規模、銷量和技術上的突破?!拔覀兿M谖磥韼啄曛?,通過這樣的合作機制,實現‘雙贏’,讓雙方都能夠設計出更多符合市場需求和未來發展方向的產品?!?/p>
據孟俠介紹,在過去的6、7個月,大眾汽車和小鵬汽車一直保持著密切的合作溝通。
他認為,小鵬汽車在高級自動駕駛等技術上達到了非常高的水平,且實現了規模效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大眾汽車希望能夠從中汲取經驗,并將其拓展到大眾汽車的產品中去,從而充分利用合作伙伴優勢。未來,大眾汽車與小鵬汽車將緊密攜手,進一步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研發效果?!泵蟼b表示。
從一定角度來看,通過和小鵬的合作,能夠縮短大眾汽車在華開發專屬車型的時間和成本。
不過,與小鵬合作推出的產品最快也要在2026年才能進入市場,基于目前的技術開發出的新產品,在三年后是否還能有競爭力,還需要時間才能給出答案。
事實上,在過去40年,在中國市場上,大眾做為行業的標桿,一直是中國本土企業學習和借鑒的對象。
而現在,大眾在中國市場以一種謙遜的姿態選擇向中國初創企業學習,以一種更加開放的態度,更快的決策機制和效率,應對中國市場之變。
“全球品牌應該以全新面貌迎接未來挑戰。固然大眾汽車過去的成績非常出色,但時不我待,我們必須要靠我們的中國團隊更好地推進未來在中國的工作”,施文韜表示,“在下一個40年,大眾汽車會繼續深耕中國,同時會展現出全新的形象,基于過去40年的優勢繼續邁進?!?/p>